研習名稱: 共備觀議課深度對話研習 劉世雄教授主講
參加高教產這一場共備觀議課研習,讓我收穫滿滿! 符應新課綱而必須進行共備觀議課,總覺得自己沒有做得很好,想要學習更好的方式和思維,今天特地到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參加這場研習,真的不虛此行,滿載而歸。以下是我摘取的幾項重點:
一、要先自備才共備,整理一節課的教案
在學校,我是學年語文社群「語妙天下」的召集人,每學期都要進行一場共備觀議課,由於我沒有事先告訴夥伴要討論的內容,因此每次進行共備時,老師們總是拿著課本卻不知道要做什麼,這是我的失誤,所以幾乎每一次都是由我想好教材設計的內容與大家分享。經過這場研習後,我知道要「先自備才共備」,事先告訴老師們共備的範圍,請老師們先備課,再利用社群時間一起共備,這樣大家才能有想法,才能互相討論而更有效果。經過大家集思廣益之後,公開課授課者再修改課程,整理成一節課的教案。
一、公開課前先說課
公開課之前先說課,讓觀課者有所準備。之前,因為公開課前時間緊湊,我並沒有說課,但是,簡單說一下這節課的設計理念、教學流程、學生特質,觀課者才能更加進入情況,更觀課效果更好。
此外,授課者可以有「觀課請求」,請觀課者觀察某人或某組,簡單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回答,讓授課者能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之處。
三、觀課主角是學生,學習成效改變主要是學生認知上的改變
觀課的主角是學生,並不是老師,觀課者是關注學生學會了沒有? 發現學生學習的困難點。老師教學的盲點往往只關注到學生的課堂秩序,而忽略到學生認知學習。學生學習成效的改變主要是學生認知上的改變。老師在設計課程時,應該包含聆聽、書寫練習及討論,透過課程,可以檢視學生學會了沒有。我檢視自己的教學設計,也有涵蓋這三個部分,但關注學生的認知及學習,是我比較困擾的地方,因為班上有29位學生,人數太多,無法一一兼顧,要運用策略盡量兼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。
四、類似UbD重理解的課程設計(逆向設計)
每一堂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,教師對於教材的屬性和細節要非常清楚,事前的備課很重要。整堂課要有脈絡的設計,由學習目標逆向推回去自己的課程設計。我覺得劉教授的理念類似UbD(重理解的課程設計)的逆向設計,先確認期望的學習結果,再決定可接受的評量證據,最後接續設計學習經驗及教學活動。以這樣的脈絡來設計課程。
教學時,概念性的知識一定要說明清楚,連結、組合兩個以上的概念能形成通則,素養考題往往是通則問題。因此,學生必須學習好每一個概念,當不同概念組合在一起時,才能透過思考形成通則。
五、議課是教學研討,針對學生的困難提出策略
以往的議課是對公開授課教師提出建議,但這對公開課老師及學生而言,幫助不大,也會造成公開課老師的壓力過大。議課時聚焦在學生的學習困難點、迷思概念上,大家對話都以「我覺得……」為開頭,而不是「你應該……」開頭,大家像是進行較學研討,提出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。老師提出不同的策略,大家集思廣益,受惠的就是所有的學生。
共備觀議課最主要的目的是「解決學生的問題」,以這樣的出發點來做,就覺得有意義而不辛苦了,這也是我今天最大的收穫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進來[笙情語文課],可以留言與我分享您的心得或收穫喔!